自動化信息生產中法律該如何規(guī)范生產秩序
發(fā)布時間:
2021-11-09
資料來源:
當下,社會中充斥著大量的自動化信息生產,比如機器生產、自動化匹配、無人駕駛等,此外還有一些半自動化工作。這對法律提出了新的要求。
信息大爆炸時代,我們每天都花大量時間去處理很多信息,其中很多是垃圾信息,用戶很難分辨信息的價值。因此,社會有各種機制幫助人們去篩選垃圾信息,經濟學上就是要降低信息成本,提升效率。
信息時代不可回避的法律問題
世界變化非???,有太多的決策需要做。很多時候,我們可能把握不住這些信息對自己的決策有什么幫助。為了更好地判斷信息,并且追蹤一些新東西,而不是固步自封,就必須不斷吸收新信息,使決策模型能夠更好地應對這個變化的世界。還有一些是消費性的信息。我們去看B站、抖音,聽音樂、打游戲,這都是信息。信息本身變成了商品,而不再是簡單地幫助人們去做交易、做決策的東西,信息本身會形成內容產業(yè),這是一種信息經濟。還有些信息、數據可能是通過各種各樣的傳感器,或者物聯(lián)網自動生成出來的。
算法生產可能會降低成本,無限生成,那么這些信息對人類社會有沒有意義?價值如何體現(xiàn)?以及信息如何幫助推動一個競爭性的市場?這個市場在競爭過程中會出現(xiàn)什么樣的沖突?這個時候新的法律問題也出現(xiàn)了。
我們首先可以借助社會生產理論來解釋。原來的生產過程不完全是社會性的,更多是一個有邊界的封閉組織來進行的生產。企業(yè)為什么會存在?因為市場上的交易和信息成本非常高,但是企業(yè)可以承擔這種高成本獲利,幫助把人組織起來,促成分工,而且更有效地尋求市場上的其他交易者。
今天互聯(lián)網生產也稱之為“同儕生產”,就是因為很多個體戶不再需要再加入一個企業(yè)了,網絡使得成本降低,生產和消費的距離也被縮短。我們已經進入到了一個所謂的自動化生產過程中,這個生產過程,可以套用物理學上“相變”概念來解釋。即一種物質的分子結構會發(fā)生變化,比如液態(tài)加工后變成氣態(tài),但是分子本身沒有變化,只是聚合形態(tài)發(fā)生了變化。
數字經濟也是這樣。原來很多生產要素是聚集在一些產業(yè)集群、產業(yè)組織中的,但現(xiàn)在互聯(lián)網把傳統(tǒng)企業(yè)的控制力打散了,把它們吸引到一個平臺上去,獲得這種信息的成本非常低,從總量上會增加很大的社會價值。所以,互聯(lián)網的出現(xiàn)實際上代表了生產方式的變革,如果沒有這種生產方式的變革,價值就不會有太大增量。
網絡法告訴了我們什么
過去20年里,網絡法究竟告訴了我們什么?
首先是身份。虛擬空間中的身份要和每個用戶的真實身份綁定,通過這一制度可以更加準確地跟蹤和預測用戶行為。第二是關于財產。生產資料的所有權基本上是屬于平臺的。平臺可以給你使用軟件,提供各種服務,但這種服務從本質上來講不是一種商品。電子書、音樂,你以為是花錢買到的,但實際上完全不是,用戶只是獲得許可,在一個特定的時間段使用這些流媒體的服務,生產資料的所有權仍然屬于平臺。這是財產關系的一個特殊之處,也包括知識財產,比如著作權。第三是平臺責任。自從有了避風港規(guī)則,平臺會逐漸打敗傳統(tǒng)行業(yè),來獲得更多的要素,以及減輕責任。關于隱私的問題,我們不能期待在網上有傳統(tǒng)的隱私保護,傳統(tǒng)隱私是空間性的,也就是信息不被記錄,不被傳遞,但在網上這是做不到的。隱私的問題會轉化成一些更加中性的問題,比如個人信息保護的規(guī)范。平臺的格式條款我們雖然都不看,但事實上有形式約束力,而且可以約定很多東西,包括管轄權的問題,這就確保了一定的秩序。勞動方面,在勞動法上現(xiàn)在有大量關于靈活用工問題的討論,靈活用工本質上來講,每個人在為互聯(lián)網生產的過程里,基本上沒有勞動關系,只是合作或者勞務關系,這種關系本質上非常松散。但是因為靈活,所有人都可以更加碎片化地去工作。
因此,表面上看法律不關心生產,但實際上都是關于如何降低獲取生產要素成本,組織生產過程,確立生產秩序的。互聯(lián)網希望法律去確保一種利益,就是怎么降低生產要素的成本,幫助它組織生產過程,最終確立一個生產性的秩序。這點非常重要,如果沒有生產秩序,網上就會秩序混亂,你會在網上經常買到假貨,遇到詐騙、假新聞、仇恨言論。

服務熱線
廈門總部:廈門火炬高新區(qū)(翔安)產業(yè)區(qū)春風路2號特盈科技園
電話:+865925779188
郵箱:[email protected]
全國銷售服務熱線:400-052-8885

掃一掃關注我們